文章来源: 经济日报 于 2025-03-20
美国总统川普把关税武器化,用来达成非经济目标,可能触发一波经济衰退。经济学者批评,此举并非官员所谓的让经济“戒毒”,反而是对经济“下毒”。图/美联社
美国总统川普在竞选期间信誓旦旦表示,将运用关税作筹码议定更公平的贸易协议,为美国出口商营造公平竞争场域,最后促成国内制造业复兴、创造大量待遇优渥的工作。不料川普2.0才上台两个月,这些承诺已变调,种种关税后遗症日益引发“川普衰退”(Trumpcession)将来袭的顾虑。
情况愈来愈清楚:川普把关税武器化,用来达成非经济目标,甚至不惜牺牲美国家庭和企业的福祉。
川普2.0政策是经济“戒毒”还是“下毒”?
听听川普政府最近是怎么说的。川普告诉国会:“会有一点小动盪,但我们认为那无妨。”财长贝森特说:“会有一段戒毒(detox)时期。”
advertisement
富豪马斯克率领的政府效率部(DOGE)大砍联邦雇员,是所谓“戒毒”过程的一部分。但一些经济学家忧心,大举裁减联邦公务员,会在更广泛的经济激起涟漪效应,导致年底前流失超过50万个工作。
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就撰文痛批,DOGE宣称已为纳税人节省1,050亿美元,但其实数据错误百出;就算DOGE所言为真(其实令人怀疑),也不过占国内生产毛额(GDP)不到0.5个百分点,谈不上贝森特所谓的大规模“戒毒”。更何况DOGE大肆破坏政府运作、瘫痪重要政府机构、解僱重要雇员并瓦解公务员士气,这哪是让经济“戒毒”?简直像是对经济“下毒”(poisoning)。
advertisement
川普2.0的种种行径已激起剧烈反应。美国消费者信心已崩跌。一项访调200多位企业执行长的意见调查发现,企业信心因为政策展望不明而坠落2012年11月来最低点。美股蒸发约6.8兆美元市值,华尔街策略师纷纷调降企业获利预测。
历史教训:衰退后果严重 绝非“小动盪”
有些人认为,川普从拜登政府接手大致稳健的经济,应该挺得过川普所谓的“小动盪”。
但彭博资讯专栏作家柏吉斯指出,这种自大实在太天真。经济萎缩难以预料,且会改变消费者与企业的行为。就业市场一旦沉沦,往往需要多年的时间疗癒、复元。例如,本世纪初达康泡沫爆破后,非农就业总人数费时四年,才重返原先的水准。那场股市崩盘导致众多美国人多年不敢碰股票,转而拥抱实体资产,例如房地产。那又吹大了房市泡沫,次级房贷泡沫2007年爆裂,引发全球金融海啸。结果是?家庭和企业进入一段漫长的“去槓杆”时期,经济长期疲弱不振,非农就业总数费时六年,直到2014年,才返回危机前高点。
advertisement
然后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衰退,儘管只持续两个月,经济衰退幅度却是“大萧条”以来最深,GDP崩落28%,约2,600万个美国人几乎一夕间沦为失业者。在政府盛况空前的大撒币下,经济得以迅速反弹,但也留下通膨后遗症。
政府大手笔支出提振成长,创造新的就业机会,也让许多人重新评估职业选择。待疫后经济重启,权力平衡从雇主转向劳工。企业发现之前解僱的员工一去不返,不得不提高待遇招聘。随著劳工骑驴找马、追逐更佳待遇,或乾脆自行创业,缺工问题日益严重,导致工资上扬,成为2021年至2022年通膨率猛窜的一大推手。
劳工不足的问题持续至今,劳动参与率(现为62.4%)已开始往下掉,且低于疫前水准。但川普2.0却选择在这时候冒著让经济衰退的危险。
靠减税、放鬆监管迅速振衰起敝?想法太天真
advertisement
基于劳动市场转弱,且上波衰退的后遗症未消,川普政府把景气下沉美化成“健康的调整”实在是误诊。贝森特用“戒毒”一词,即可看出这位前避险基金经理人认为,经济对财政刺激上了瘾,不利长期经济健康。
FHN Financial总经策略师康柏诺尔说:“这种观点依据的假设是,先前与联邦政府支出相关的劳动力和资金,如今正顺利地重分配到私部门。然而,封锁抗疫期间的经验显示,劳工突然大规模流离失所和支出优先顺序丕变所造成的伤疤,可能需要多年的时间癒合...填补联邦减支留下的缺口费时愈久,从收入减少到消费者支出下滑的恶性循环,就愈可能展开。”
advertisement
川普2.0此刻不惜冒著把经济推落衰退的风险,以为今年稍后藉由减税和鬆绑监管双管齐下,就能迅速让经济复甦。
经商vs.治国
柏吉斯批评,这种如意算盘适用于川普这种房地产大亨,或像贝森特这种避险基金大咖,但不应是政府应有的作为。因为衰退不只是经济损失而已,还涉及无数民众失业,生计无著。
经营企业和投资公司迥异于治国之道,前者的目标是获利最大化,后者的目标则是为人民谋求最大福祉。
advertisement
Comments (0)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