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教授曾说:“我觉得人这一生,最好的事情就是读书,在任何年龄,都不要放弃读书”。
然而,在短视频面前,阅读似乎已经“败下阵来”。
很多人觉得读书并非那么重要,甚至有人说“现在大家都抱着手机刷视频,谁还看书呀?”
物理学家费曼曾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短视频提供答案,但书籍教会你提问。”
在这个信息爆炸却深度匮乏的时代,短视频以其简洁、直观、刺激的特点,迅速占据了我们的碎片时间。
我们习惯了一键获取答案,却渐渐失去了主动思考、深入探究的能力。
而书籍,就像一位沉默却睿智的导师,它不会直接把答案送到你面前,而是引导你提出问题,激发你内心深处的求知欲。
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分享,无数热爱读书的人分享了着自己钟情阅读的原因。
有人说,“读书的动力是好奇心,世界有太多让人好奇的地方,世界为啥是现在这样子,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……读书是满足好奇心最好的方式。”
“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。为了获取新的感知,我打开一本新书。为了反复享受一本书所带给我的美感,我就反复阅读这本书。”
“有的时候,脑子空无一物的时候,随便翻开一本书,可能会打开你的思路。”
正是为了满足这些源自内心的渴望,我们才需要坚持阅读。
因为一旦停止,宋人黄山谷曾警示我们:“一日不读书,尘生其中;两日不读书,言语乏味;三日不读书,面目可憎。”
读书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呢?
古话说:“以思无益,不如学也。”读书不一定能直接解决问题,却能帮你看清问题的本质。
一个人读的书多了,眼界自然开阔,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多元,烦恼自然也就少了。
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曾严肃地说:“如果你半夜醒来,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,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,你就必须知道,你已经堕落了。”
当一个人不再对世界充满好奇,不再渴望通过阅读去探索未知、丰富内心,那便是衰老的开始。
这种衰老,不仅仅是身体机能上的衰退,更是心灵上的干涸与荒芜。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,对新鲜事物的敏感,变得麻木不仁、得过且过。
Comments (0)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