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女性在练习拉伸时,经常关注臀腿、核心和肩颈的锻炼,却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域——骨盆底肌。它如同身体的“隐形吊床”,默默支撑着内脏维持生理功能,却因长期久坐、生育、年龄增长等原因逐渐松弛。
盆底肌即盆底肌肉,位于骨盆底部,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,由多块肌肉和筋膜组成的复杂结构。附着在骨盆内侧,分为浅层,中层,深层肌群,它们像网一样从耻骨到尾骨,横跨整个骨盆底部,就像一张“吊床”支撑着我们的内脏器官(包括膀胱,子宫,直肠),并控制着排泄功能。盆底肌是由耻骨直肠肌、提肛肌、尾骨肌等肌肉组成,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“网络”,共同发挥作用。
盆底肌连接核心肌群,影响脊柱稳定和骨盆正位。它是健康的基石,可以预防漏尿、子宫脱垂和便秘。它也是能量之源,在拉伸传统中,盆底区域对应“根锁”,是生命能量的根基。
当盆底肌松弛虚弱时,会有咳嗽打喷嚏时漏尿、久坐后出现腰骶酸痛的情况,还会伴随核心无力,小腹突出的体态,小腹总有一种“下坠”的感觉。特别是产后的女性,经过十月怀胎后,盆底不仅仅承托我们的内脏,还需要承托孩子的重量,因此盆底的问题会更容易出现。
盆底肌问题并非产后的专属,长期久坐、过度跳跃运动、呼吸模式错误都可能削弱它。改善盆底肌的松弛,先从错误的呼吸模式开始调整,先感知盆底肌,然后再控制,避免盲目收紧,追求柔韧与力量的平衡。
鱼嘴呼吸
1,跪立,首先让胸腔、腹腔和盆腔对齐。
2,用鼻子吸气,用嘴巴吐气。如图:像鱼的嘴巴一样,长长的吐气,吐彻底,直到你再也没有气吐出来。再用鼻子吸,重复。(5-10次)
3,每一次吸与吐越慢越好,可以用手放在小腹上,感觉在吐尽的时候,小腹微微的向上提。
束脚式(觉知盆底肌)
1,坐立,脚心相对,膝盖向两侧打开,双手握住双脚。
2,背部保持延展,闭眼深呼吸,将意识带到骨盆区域。
3,想象每次吸气盆底肌微微下沉,呼气时如花朵般轻柔闭合。(保持3到5分钟)
动态的桥式(激活盆底肌)
1,仰卧屈膝,双脚分开,与髋同宽,双手放臀部的两侧。
2,吸气准备,呼气,从尾骨一节一节抬起臀部,同时轻柔的收缩盆底肌,吸气保持,呼气逐节回落。(重复5到8次)
盆底肌是生命诞生的地方。需用温柔的力量,它不需要用力“收紧”,而是学会在呼吸与动作中找到张弛有度的平衡。无论是20岁还是60岁,呵护盆底肌为生命注入一份稳定的力量。
Comments (0)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