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次第花开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人们常将痛苦归咎于无常,却不知真正折磨我们的,并非无常本身,而是我们抗拒无常的那份执念。”
你知道吗?我们对无常的恐惧,其实源于大脑对我们的“欺骗”。心理学中的“损失厌恶”效应揭示了一个这样的人性定律:失去的痛苦,往往比获得的喜悦更令人刻骨铭心。
就像阴翳总比晴光更容易在我们的记忆里投下长影,无常中的失去之所以令人难以释怀,是因为它触动了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存焦虑。
当我们识破这个认知陷阱,便能理解堪布说的那句谏言:“无常不是咒诅,而是对生命最深的敬意与最真的慈悲。”
细细想来,无常里既包含着疾病、离别、失望、挫败,却也暗藏着疗愈、相逢、惊喜、奇迹。
“世界赠予我虫鸣,也赠予我雷霆;赠我一场病,又慢慢痊愈摇风铃;赠我一场空,又渐渐填满真感情”。
生活,总是在馈赠与剥夺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。得与失如影随形,福与祸互为表里,笑与泪常相伴随,喜与悲轮番登场。
所以,“无常”从来不是厄运的代名词。它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“发生”。而这份“发生”带给生命的意义与价值,完全取决于你如何诠释?
人生如昼夜更迭,阴晴圆缺本是常态。顺境时不必张扬,如春华静放;逆境时无须颓废,似冬木蓄芳。万物皆在流转,没有永远的巅峰,也无永恒的谷底。 生活的迷人之处,恰恰在于它的神秘莫测与变幻无常。
那些你以为永远不会失去的,可能转瞬即逝;那些你认定无法跨越的,或许柳暗花明。
正因如此,命运才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定局。为此,很多时候我们应当感谢无常------
它让绝处逢生成为可能,让希望的星火永不熄灭,让生命在永不停息的流转中,始终值得期待。
亲爱的,当无常再次悄然降临时,请记得告诉自己:“命运给了我多少凛冽寒冬,就一定会还给我多少和煦春光。”
人生旅途,每一次与无常的和解,都是对生命更深的理解;每一次对变化的接纳,都是灵魂更丰盈的成长。
往后余生,在世事浮沉间且行且走,夜听愿我们能够始终保持精神的独立与清醒,既做从容的观者,又当笃定的行者,尽情活出人生的无限美好与可能。
Comments (0)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