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,苏明娟的故事,并不是个例。
无数个失学的孩子,也因为众人的托举,改变了自己的人生。
在他们的后半生里,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,善意与传承却依然在不断上演。
当年,和“大眼睛”一起登上希望工程宣传照的,还有两个男孩:“大鼻涕”和“小光头”。
“大鼻涕”胡善辉,小时候因为家里太穷,他和哥哥的学费需要分几次才能交齐。
照片出来后,他陆续收到很多好心人的捐款,并靠着这些捐款一直在学校待到了入伍前。
当兵入伍之后,他每个月都能拿到580元的津贴,但是他却坚持拿出100元给到希望工程,风雨无阻……
转业后,他成了济南西(高铁)站的一名客服,因为数年如一日的“贴心温暖服务”,好多年都被评为模范标兵。
“大鼻涕”胡善辉
当时,因生疮被剃成“小光头”的张天义,也在毕业后成为一家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骨干。
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,张天义又自主创业,参与创建了一家自动化公司。
在得知“苏明娟助学基金”成立后,他还主动捐出了积蓄。
而作为希望工程1号受助者的张胜利,不仅改写了自己的人生,也改写了无数乡村儿童的人生。
1989年,13岁的张胜利在经历父亲病逝、母亲改嫁的变故后,成了一名失学少年。
因为渴望重回校园,张胜利给县里写了一封求助信,也因此张胜利成了第一批“希望工程”的受益人,他的人生也被重新改写。
不仅免费上了上海师范大学,而且还作为学习代表去美国亚特兰大参加奥运会传递了火炬……
但外面世界的繁华,却没有迷了张胜利的眼。
大学毕业后,他放弃了上海的工作机会,毅然回到家乡做了一名乡村教师。
在之后的日子里,他把自己的青春和收入都奉献给了那片土地,不仅资助了300多个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,而且还撬动了社会力量,在故乡捐建了3所希望小学。
他常常对学生们讲:“也许,希望是穷人永远啃不完的面包,但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。”
或许苏明娟从来不是一个人,当年那批被善良浇灌着长大的孩子,都在不知不觉中,都长成了参天大树。
因为社会的善意,他们改变了自己的人生。
因为他们的努力,更多人的命运也正在被改变。
Comments (0)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