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体自带“散结穴”,每天揉一揉,结节自己消!
中医理论强调“经脉不通,百病丛生”。在如今这个快节奏且充满压力的生活环境中,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扰。面对这些情形,许多人往往难以有效管控自身情绪,不是轻易就暴跳如雷,就是习惯性地独自生闷气。倘若长时间处于这种不良情绪状态,就很容易引发肝郁气滞,进而给身体带来诸多不利影响。
人体宛如一团等待加工的面团,需要经过恰到好处的揉捏。面团若揉得均匀细腻、恰到好处,便会变得光滑且富有柔韧性;人的肝气亦是如此,唯有肝气得以舒展,气血才能畅通无阻地运行,如此一来,面色自然会呈现出红润且健康的色泽。
倘若我们疏忽了对几个关键部位的舒展与调理,便很难察觉到身体内部已悄然积聚了多少郁气。
因此,高度重视情绪的调节以及身体的舒展放松,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而言,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
1. 揉头焕神
中医认为,头顶区域是肝脏的反射区域。尤其是头顶的百会穴,堪称人体气血的“总调度”,能够有效地调动并调节肝脏的气血能量。
当人情绪失控、怒火中烧时,气血常会直冲头顶,紧接着便会出现眩晕、头痛等不适。此时,轻轻按揉百会穴,可调和气血,平抑上升的肝气,让身体恢复平和。早晨起床后,若感觉精神不振、浑身乏力,进行简单的头顶按摩便能提神醒脑。将手指轻轻插入发间,以适中力度按摩整个头顶区域,既能适当刺激肝脏,又能促进气血流通,助你在新的一天精力满满。
2. 揉按腋下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肝有邪,其气流于腋下。”腋下的极泉穴,是心经上的关键穴位。经常生闷气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,心气容易郁结,腋下甚至可能出现包块。此时,多按揉此穴有助于化解包块。
揉按时,建议逆时针打圈,每侧约50下。刚开始可能会感觉酸胀,但坚持下去,身心会逐渐放松。这一动作能疏通郁闷之气,散结排郁,对预防结节、增生等问题颇有益处。
3. 揉按膻中穴
俗话说“百病生于气”,而气之汇聚处,正是膻中穴。轻柔按揉膻中穴,可调节全身气机,使气流顺畅,疾病自然远离。心里郁闷、生闷气时,常感心口憋闷,甚至出现呕逆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此时,轻揉膻中穴及其周围区域约一分钟,可交替使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,有助于化解并排出心中的郁闷和不快,预防乳腺炎等问题。
4. 揉摩两肋
愤怒情绪若未及时排解,时间长了可能导致肝气郁结,引发胸胁胀痛。其中,位于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的期门穴,是顺气的有效穴位。
此穴是肝经气血的汇聚之所,充分揉摩此穴,相当于疏通了整个肝经。为缓解肝气郁结带来的不适,可从上腹正中线(巨阙穴所在位置)开始,向外推揉至期门穴,反复约50次,并在该穴位处点揉。然后,从腋下沿两肋向下推摩,同样50次。这样的推揉动作,有助于推开郁结之气,使气流顺畅,身心舒畅。
5. 揉脚助眠
肝气郁结导致难以入睡的人,往往因气血集中在头部,未顺利降至脚底。晚上睡觉前,用力按揉十个脚趾,重点关注疼痛区域,可舒缓紧张情绪,促进安稳睡眠。
俗话说“爪为筋之余”,肝脏主筋脉,又主藏血、主神志。所以,揉按脚趾不仅能引导血液归肝,还能安定神志。心神宁静,自然能享受安稳睡眠。
若想从根本上解决结节问题,临床调查显示,中药内调往往效果更佳。
Comments (0)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