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诚青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玄裔弟子。他18岁在青城山出家,
唐诚青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玄裔弟子。他18岁在青城山出家,
“青城山,不仅是一座山,更是我们道教的发祥地,是道教文化的载体,这些宫观,一砖一瓦都是文物!”
唐诚青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玄裔弟子。他18岁在青城山出家,40多年来,他见证了道教在四川乃至国内的发展。
唐诚青在青城山打太极。刘忠俊 摄
1977年,唐诚青在青城山出家,受业恩师为全真龙门派青城丹台碧洞宗著名高道彭鹤年(宗仁)大师。最初,年轻的唐诚青只是天师洞的一名采买,负责到山下购置生活用品。1982年,作为年轻道教弟子的唐诚青,得到了前往中国道教知识专修班学习的机会。1983年,在中国道教协会前会长傅圆天大师培养下,唐诚青顺利毕业。他坦言,正是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,自己才有了后来的所有“机缘”。机缘盛合,画工、道艺再难分解。
唐诚青在青城山诵读道教经典。刘忠俊 摄
唐诚青道长自青城山出家、拜师、学道、参访、求学、访师,一路走来,在恩师彭鹤年大师的指点培养下,唐诚青道长在道教文化上下过苦功。也许是教风的潜移默化,也许是老道长们的故事熏陶,也许是祖师传说和丹经的影响,唐诚青道长发现了丹道与丹青之间的奥秘。修道学画,寄情山水画苑,花开花落近四十寒暑,唐诚青道长传承法脉,不仅成为当代青城山本山宗派的正宗传人,而且就用正宗的道门功法和教艺来阐扬道教文化。
唐诚青道长潜心修道,用道教崇尚自然,尊重科学和艺术,热爱现实生活,在青城山道观过着清单朴素的日子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唐诚青道长倾心于庙堂神仙之画,窥悟艺术之奥。也许借着张大千与青城山的渊源,唐诚青道长后拜大风堂门人胡立为师,成为国画大师张大千再传弟子。唐诚青道长学而不厌,勤勉好学,转益多师,不断修习,先后拜赵映炯、杨良民、翟品善、霍嘉顺等先生为师,在艺术造诣上得到长足发展。
唐诚青道长尤擅长“梅兰竹菊”四君子画作,寄托自己的志向和人生追求。他笔墨清新淡雅,隽永悠远,把青城山水之清幽融于尺幅之中,凝三清道德精神和数十载修学体验于画境之内,可称是“画中有道”。二零零四年九月,唐诚青道长结识美籍华人画家崔如琢先生,并拜崔先生为师。崔如琢先生为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入室弟子,可谓当代艺林名家。经此因缘,唐诚青道长步入国画艺术的新境界。
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琴棋书画中,“道”是最高的艺术追求。艺术为“道”之用,“道”因艺术而生动;“道”是艺术的根本,艺术因“道”而获得内在灵魂。中国历代画家大都追求由“技”近“艺”,由艺而进“道”。这是中国历代的艺术追求。唐诚青道长一生从未停止对修道和艺术之“道”的追求。悟道吟诗、品酒论画,抚琴挥笔,泼墨走剑,融汇成一个活生生的修道人,这是一个天地画卷上的大写意。唐诚青道长认为,既然艺术不应停留于模仿自然的外在形象,而需深入揭示自然的内在本质,那么写意精神的逻辑思路正是不求形似,注重神韵。写意精神也便把中国人的审美理想——“澄怀观道”“返璞归真”这种风格精神呈现出来。
唐诚青道长的画既是大自然的折射,又是天地之写意,也是人心静谧悟道的一种陶醉,更是修炼丹道进阶的一种体验。形式上,它折射绘画艺术的另一种美,大美,无言之美、无限之美。一种纯真与本然。所以唐诚青道长的画既有繁花重彩的咏叹,也有稀隙钩画的点缀,不拘于结构、线条、水墨等形式,又有章可循。有些主题看似散漫,却含有真意:有时是空寂的感觉,有时是越来越厚重的感觉。写意的神奇与烂漫,自然中的真情淡墨中的优雅和清香,与修真的境界何其相似。偶以画面知识,内涵出智慧,画意体境界,以艺进道的层次,这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写意者。
唐诚青道长的艺术成就非凡:二零零九年就被文化部授予“弘道书画艺术大师”荣誉称号。众多的名誉和作品的价值不必细表,堪称丹青佳作的神品,那才是修真悟道的结晶,是清修苦行的回应,是祖师灵感的回音。
现在唐诚青道长静居山上天师洞,闭门自修写写画画,寄情山水和书画艺术,静修蒲昙,略品茶酒,赋诗作画。难得的闲情逸致,散发在大山的怀抱中,静静的诉着说为而不争。这将是用道人的风骨和追求道德境界,看淡世间万象,用水墨道情回应社会需求,用书画志趣奉献道文化的精神。唐诚青道长神才飞扬地赞颂着青城山水,赞颂着祖国河川,赞颂着祖师传奇,也赞颂着天地人这三才奇迹。
Comments (0)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