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單的說來,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據庫技術,它將數據按時間順序排列,並將其存儲在稱為「區塊」的數據結構中。每個區塊都包含數據、區塊的哈希值(用於標識該區塊的唯一標識符),以及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,這形成了一個連續的數據鏈,稱為「區塊鏈」。
去中心化、不可篡改、透明性、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的主要特徵。區塊鏈技術最初由比特幣引入,用於支撐加密貨幣的運行。由於比特幣的成功,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加密貨幣風暴。幣圈流行這樣一句話,“幣圈一日,股市一年”。有人因此一夜暴富,也有人血本無歸。現在,我們可以冷靜分析加密貨幣發展趨勢了。
加密貨幣的價值在於它的應用。2010年5月22日,一位名為拉斯洛·哈涅茨(Laszlo Hanyecz)的工程師,花了一萬顆比特幣購買兩片Pizza,這是第一個應用場景,此後,比特幣價格進入了一路高漲的通道,一度超過7萬美元/枚。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在2024年比特幣大會演講,表示在當選總統後會將比特幣作為國家戰略儲備資產。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的的屬性的共識開始構建和擴大。
以太坊沒有走比特幣的老路,而是另闢蹊徑。除了加密貨幣的屬性,它還是一個發行數字貨幣的技術平台。讓數字貨幣的發行更便捷,並降低成本。以太坊就像是開商場的,把鋪面租給別人,收取服務費和租金,具備了自我創造價值的能力。
其他加密貨幣也因有應用才具有價值,如瑞波幣。它是一個實時總結算系統,它還支持法定貨幣、加密貨幣、商品交換和匯款,已被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(UniCredit)、瑞銀集團(UBS)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(Santander)等公司使用。瑞波幣由Ripple Labs的初創公司發行,是相對中心化的。在結算這一專業領域獲得了成功,成為了它的價值支撐。
比特幣的成功,加上以太坊的助推,600萬空氣幣你方唱罷我登場,加上各種營銷手段的應用,“發行—炒作—退市”的循環不斷進行。一次又一次傷害投資人。加密貨幣的發展必須回歸價值創造的軌道上,而不再是概念的炒作。
一種基於聯盟鏈的加密貨幣正在悄悄崛起,它起源於相關的經濟實體與金融機構的共識,更快,更便捷地實現記賬,交換等應用,它具備證券的屬性,其價格隨發行者的市值提升而增長,在某種意義上說,它是有信用背書的加密貨幣。例如Bitoken。
Bitoken是維基百科市場化、Token化的工具,它忠實地記錄貢獻者在平台所做出的貢獻,包括貢獻知識,分享,傳播和瀏覽,由此產生的數字資產(Token)也將返還給貢獻者,這就形成了貢獻誘因,吸引越來越多的貢獻者,平台價值也因此而提升,反過來也拉升了Bitoken的價格。按對標公司的市值推算,當平台的日訪問量達到420萬次的時候,市值將達6000億美元,而這些價值將體現在Bitoken的價格上,由所有貢獻者共享。當日訪問量達到1000萬,甚至1億的時候,平台的價值又是多少呢?這就是區塊鏈在應用中創造了價值。貢獻者增加就意味著達成更多共識,Bitoken的應用領域也將擴大,達成共識就越多,流通就越廣泛,好比是數字美元。
總之,加密貨幣的發展離不開區塊鏈底層技術的支撐,它的應用場景決定它是否能夠創造價值。這對於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。
Comments (0)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