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红楼梦》后四十回的作者高鹗(约1738-1815年),其生平和家庭背景的史料相对有限,学界对其身世和贡献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《红楼梦》后四十回的作者高鹗(约1738-1815年),其生平和家庭背景的史料相对有限,学界对其身世和贡献仍存在争议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《红楼梦》后四十回的作者高鹗(约1738-1815年),其生平和家庭背景的史料相对有限,学界对其身世和贡献仍存在争议。以下是综合现有研究整理的概况:
一、个人背景
- 姓名与籍贯高鹗,字云士,号秋甫,别号“红楼外史”,清代汉军镶黄旗人(一说内务府镶黄旗包衣),祖籍辽宁铁岭,长期居于北京。
 - 生平经历科举与仕途:乾隆五十三年(1788年)中举,乾隆六十年(1795年)考中进士,历任内阁中书、翰林院侍读、刑科给事中等职,官阶不高,以文职为主。文学活动:高鹗热衷诗词创作,著有《月小山房遗稿》《吏治辑要》等,但其文学成就主要因《红楼梦》续书而闻名。
 - 与《红楼梦》的关联程伟元在1791年(程甲本序言)中称,他与高鹗共同收集《红楼梦》残稿,并由高鹗“细加厘剔,截长补短”整理成后四十回。但现代学者多认为高鹗在程伟元组织下参与修订、补写工作,而非独立创作。张问陶《赠高兰墅(鹗)同年》诗注“传奇《红楼梦》八十回以后,俱兰墅所补”中的“补”字,学界解读存在分歧,可能指“补缀”而非完全原创。
 
二、家庭背景
- 出身阶层高鹗出身清代旗人家庭,但非显赫世家。其父高存住曾任知县,家境属中下层官僚阶层,这一背景可能影响他对家族兴衰的观察,与《红楼梦》主题有所呼应。
 - 婚姻与交游曾娶诗人张问陶之妹张筠为妻,但张筠早逝,婚姻生活不甚美满。与程伟元、张问陶等文人交厚,活跃于乾隆后期北京文人圈,这可能为其接触《红楼梦》手稿提供契机。
 
三、争议与评价
- 作者权争议部分学者(如胡适、俞平伯)认为后四十回为高鹗续写,但近年研究更倾向“程高整理说”,即高鹗在曹雪芹残稿基础上修订补全,而非凭空创作。
 - 历史评价肯定者认为高鹗使《红楼梦》成为完整之作,推动其广泛流传,尤其“黛玉焚稿”“宝玉出家”等情节深入人心。批评者则指责后续情节背离曹雪芹原意(如“兰桂齐芳”的复兴结局),艺术价值与前八十回存在差距。
 
四、小结
高鹗作为《红楼梦》传播史上的关键人物,其生平虽缺乏详细记载,但通过零散史料可知,他是一位中下层旗人官僚,以整理补写《红楼梦》后四十回留名文学史。尽管续书艺术成就存在争议,但其对经典传承的贡献不可忽视。若需进一步探究,可参考胡文彬《高鹗生年考略》、刘广定《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研究》等专论。
                    
Comments (0)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