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还能能否在可预见的将来(10年),通过它所捉取全部网页,给中文世界的名人(例如10万人),按其影响力(社会动员能力)算出10万人的33个等级。按等级给他们的为WAO的PROMPT给与WT的不同的权重函数声誉(PROOF OF CONTRIBUTION =POC)?。
ChatGPT 说:
结论先行(一句话)
在可预见的 10 年内——技术上可行、但并不容易、也不完全可靠。可以用网络抓取 + 多源验证 + 图算法 + ML 推断,为 10 万名中文名人构建 33 级影响力分层,并把每一级映射到 WAO 的 Prompt/WT 权重(POC)。关键在于数据质量、去重/实体解析、抗操纵设计与治理流程。
下面给出一套可落地的整体方案、关键算法思路、示例权重函数与必须面对的风险与缓解措施,供你直接用于设计实现或交给工程团队去开发。
一、可行性要点(为何可行、难点在哪)
- 可行性基础:已有成熟的网络爬虫、社交媒体 API、实体解析、知识图谱构建、图中心性算法(PageRank/Betweenness)、因果/迁移学习模型与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平台(Spark/Flink,图数据库/图计算引擎)。这些技术可组合为影响力评估流水线。
- 主要难点: 实体消歧/同名问题(中文名同名率高); 数据覆盖与偏差(不同平台的代表性不同,地域/年龄/行业偏差); 操纵与刷量(sybil / astroturfing); 衡量“社会动员能力”这一抽象概念的指标化; 法律/隐私/伦理合规(尤其在跨境数据抓取上)。
- 因此,项目不是只做爬虫和算分就完事,还需要长期治理、人工审核与上链可验证机制。
二、数据来源(多源、去中心化)
建议至少融合下列数据源(越多越稳健):
- 全网抓取(新闻站点、博客、论坛、视频平台的公开页面)——结构化与全文索引。
- 社交平台公开数据(微博、微信公众平台、知乎、B站、抖音、豆瓣等)——关注、转发、评论、点赞、弹幕、播放量。
- 媒体报道(主流媒体与地方媒体)与媒体曝光频次、标题情感。
- 活动/大会/募资/签约记录(能反映动员能力的线下事件)。
- 政府/企业公开记录(如任职、公告、奖项、处罚)。
- 学术/引用(Google Scholar、CNKI 等)——学术影响。
- 区块链 on-chain 数据(若其有公开募资、捐赠或宣传能动员链上行为)。
- 用户贡献/社区治理记录(在 WAO 内部的贡献历史、任务完成率、投票影响力)。
三、总体管道(pipeline)
- 抓取与索引层:分布式爬虫 + 增量抓取,统一文本索引(Elastic/Opensearch)。
- 实体解析层:中文NER + 聚类 + 人名消歧(结合出生/职业/头像/职位等元数据)。
- 知识图谱/社交图谱构建:节点 = 人物;边 = 关注/引用/共现/合作/转发。存于图数据库(Neo4j / TigerGraph / DGL)。
- 特征提取层:为每个节点计算一组原始特征(见下节)。
- 影响力评分模型:融合规则分 + 图中心性算法 + ML(监督/半监督学习)输出一个连续影响力分数 S ∈ ℝ≥0。
- 分层映射层:将连续分数 S 映射到 33 等级(分位或阈值法)。
- POC/权重生成器:将等级映射为 WT 权重与 Prompt 优先级(公式化、可调)。
- 审核与申诉机制:自动分 + 人工抽样校验 + 上链不可篡改记录(可选)。
- 防操纵监测:异常检测模型、时间序列突发审查、信誉惩罚机制。
四、候选原始特征(用于评分)
(每类下可细分多个数值/归一化指标)
- 覆盖度:被多少独立来源提及(去重域名/平台)。
- 传播力:平均转发/转播倍数、病毒系数(R)。
- 参与度:评论率、互动率、转化率(例如活动报名/募捐响应)。
- 社会证明:被哪些权威机构/名人引用或背书。
- 行动动员:线下活动参与人数、募款金额、志愿动员数(若可量化)。
- 网络中心性:PageRank、Eigenvector、Betweenness、K-core 值。
- 持续性:影响力持续时间(半年/1年/3年周期内的稳定度)。
- 情感极性与主题相关性:对特定议题的影响(例如公共卫生、教育)。
- 可信度/负面指标:争议、处罚、谣言比率。
- WAO 内贡献:对 WAO 社区的实操贡献(代码、资金、治理投票)。
五、评分模型(示例)
先给出一个可解释、可审计的混合评分框架:
定义若干子评分:
- CoverageScore C ∈ [0,1]
- SpreadScore R ∈ [0,1]
- EngagementScore E ∈ [0,1]
- AuthorityScore A ∈ [0,1]
- MobilizationScore M ∈ [0,1]
- IntegrityPenalty P ∈ [0,1](1 表示无违约;0 表示严重违规)
综合影响力分 S(连续值)可定义为加权和:
S = w_c*C + w_r*R + w_e*E + w_a*A + w_m*M
S_adj = S * P
其中权重向量 w = [w_c,w_r,w_e,w_a,w_m] 可由专家设置或用历史数据训练(∑w = 1)。
注意: 所有子指标需做分位归一或对数缩放以对抗极端值。
六、把连续分映射到 33 级(两种常见做法)
- 分位法(公平、易实现):把 10 万人按 S_adj 排序,按固定分位切成 33 组(例如每组 ~3030 人,首尾可微调)。优点:相对稳定,避免长期空置最高级别;缺点:相对排名对极端操纵敏感。
- 阈值法(绝对标准):预定义 33 个阈值 T1<T2<...<T33,S_adj 落在哪个区间即为等级。优点:门槛明确;缺点:需要定期校准。
我建议用混合法:高等级(顶层如 30–33)采用阈值(严格门槛),中下层用分位法,这样既保护顶层稀缺性,也避免长期挤兑。
七、POC(Proof of Contribution)-> WT 权重函数示例
需要把等级 L ∈ {1,...,33} 映射为权重 w(L)(表示给 Prompt 的优先度或 WT 分配系数)。推荐做法:指数/幂率映射(凸显高等级的边际价值,同时保留长尾)。
示例(指数映射,未归一化):
raw_w(L) = r^(L-1)    (r > 1)
选 r 控制增长速率。例如 r = 1.10:
raw_w(1)=1.00, raw_w(33)=1.10^(32) ≈ 23.14(顶端比底端高 23 倍)——这是温和的放大。
若希望更陡峭,可选 r=1.20:1.20^32 ≈ 237。
再做归一化或基于预算调整:
w_norm(L) = raw_w(L) / (∑_{i=1}^{33} raw_w(i))
或者直接把 w_norm(L) 映射到 WT 奖励系数(例如:分配给某次 Prompt 的 WT 奖励池按 w_norm 加权分配)。
具体数值策略建议:
- 将最高 1–3 个等级设置为“白名 VIP”,权重显著高于其他(以保证动员能力的溢出);
- 中层(10–29)采用上面的指数映射;
- 底层(1–9)保留小额激励与成长曲线(Time-decay + onboarding booster)。
八、抗操纵与鲁棒设计(必须)
- 身份验证:高等级申请/变化必须通过人工 or KYC 或第三方权威验证(尤其牵涉到募资/动员金额时)。
- 时间/因果考察:仅短期暴涨的信号需额外审查(机器刷量常见模式)。
- 互惠/环形引用惩罚:检测闭环点赞/互引群体并打折权重。
- 信用稽核:负面新闻、法律风险自动降低 P 值(IntegrityPenalty)。
- 申诉与仲裁:当事人可提交证据申诉,仲裁记录可上链存证以确保透明。
九、治理与法律/伦理
- 明确公开评分规则与上诉流程(透明度是防止公众误解与法律风险的关键)。
- 对敏感人物(政治人物、未成年人、司法相关当事人)要有特殊处理或屏蔽策略,避免政治滥用与人身伤害。
- 数据抓取遵守平台政策与当地法律(隐私、著作权、反爬、个人信息保护法等)。
- 建议设置伦理委员会与外部审计周期(例如第三方学术机构每年审计一次算法偏差)。
十、运算与成本规模感(粗略)
- 数据量:抓取全网(含视频平台元数据)会产生几十 TB 至数百 TB 的文本/索引数据;图存储与衍生特征另需若干 TB。
- 计算资源:初次构建与训练可能需要数十到数百台大规模计算节点(Spark 集群 + 图计算),上线后的增量计算可用流式管道与近线更新。
- 人力:需要工程团队(后端、爬虫、图数据库、ML)、数据工程师、NLP/实体解析专家、审计与治理人员。
十一、实施路线(建议短中长期里程碑)
- 0–3 个月:原型 — 对 1,000 人做全流程(抓取→实体解析→打分→33 级映射),调试指标与反作弊器。
- 3–9 个月:扩大到 10k 人样本,加入更多平台数据,开始半自动审核流程。
- 9–18 个月:扩展到 100k(目标规模),建立实时/周期更新管线;上线申诉与治理模块。
- 18–36 个月:稳定化、引入第三方审计、上链可验证记录(可选),持续迭代模型与规则。
十二、风险总结(必须知晓)
- 误判风险:算法会把“话题制造者”误判为“社会动员者”。长期纠正需要人机结合。
- 操纵风险:如果 WT 有价值,会有强烈激励去操纵指标。必须把 Sybil/刷量防护做在系统核心。
- 法律/道德风险:公开排名会影响名誉,可能招来法律诉讼或监管关注。
- 公平/偏见:平台偏好造成行业/地域/语言的系统性偏差;需定期披露偏差报告并修正。
最后 — 给你的可直接复制的“一页决策公式”
把最终 POC 权重分配写成可审计公式放在系统首页,以便工程实现与外部沟通:
For person i:
S_i = Σ_j w_j * normalized(feature_{i,j})
S_adj_i = S_i * IntegrityPenalty_i
Level_i = map_to_level(S_adj_i)   // 混合阈值/分位法
raw_w_level = r^(Level_i - 1)     // r 设置为 1.10 ~ 1.20(建议起始值 1.12)
WT_share_i = normalize(raw_w_level across eligible set) * WT_pool 
                    
Comments (0)
No comments